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
電話:0351-4378829
傳真:0351-4378829
郵箱:dibaonengyuan@163.com
官網:http://m.zjloto.com
?5月27日,“高質量發展能源行”網評引導活動來到位于廣州科學城的國家能源大電網技術研發(實驗)中心(以下簡稱“研發中心”)。在這里,記者看到縱橫交錯的鋼架結構支撐起巨大的空間,一排排屏柜整齊排列,指示燈伴隨著輕微的電流聲不停閃爍,銀白色的冷光燈管在天花板上有序排列,將整個大廳照得通透明亮,折射出冷冽的科技光芒。科研人員們身著白大褂,目光緊鎖屏幕,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,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專注的氣息。
據介紹,該研發中心是國家能源局首批設立的能源研發創新平臺,于2009年由國家能源局批復組建,2021年評估考核中獲評優秀,科研用房面積約4100平米,科研儀器設備資產超5億元,包括電網實時數字仿真試驗研發平臺、電網安穩控制仿真試驗研究平臺、直流工程控制保護系統仿真試驗研究平臺、電力電子控制保護仿真試驗研究平臺等。
在“雙碳”背景下,新能源發電正迅速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。近年來,我國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保持高速發展趨勢。新能源已經成為南方電網第一大電源,南方五省區新能源單日最大發電量屢創新高,日發電滲透率最高達31.12%,相當于當天每用4度電就有超過1度電來自新能源。
然而,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具有“看天吃飯”的特性,不一定每時每刻都能足量供應。隨著新能源大規模并網,電力系統規劃和運行面臨重大技術挑戰,比如高度不確定性環境下海量調度單元的多目標、多約束的快速決策等。
在這種情況下,既要保證電力系統安全,又要最大限度利用好新能源,對電力系統開展仿真分析就很關鍵。但高比例新能源造成電力系統中不確定因素太多,使得計算場景異常復雜,傳統仿真工具能容納的場景既少、計算速度又慢,難以滿足需求。
“傳統基于機理模型的仿真工具在計算能力和效率上已出現瓶頸。”研發團隊骨干周挺輝介紹道。
為此,南方電網公司緊跟世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浪潮,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智能科學計算(AI for Science)體系構建,牽頭開發了全球首款電力系統智能仿真專業大模型——“馭電”智能仿真大模型。它利用基于物理約束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技術,能夠依據新能源發電狀況,快速精準分析電網安全邊界,在保證電網安全穩定性的同時,最大限度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,提升供電“含綠量”和可靠性,為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方案科學制定提供了全新的工具。
“通過調整系統里的風速、輻照度和負荷水平,我們可以看到當前電網是否處于安全的區域,綠色、橙色、藍色代表了系統是處于穩定、不穩定還是不可行狀態。這樣,當極端情況出現,就能實時感知到系統是否穩定,進而提前采取措施。”周挺輝介紹道。
在研發中心,記者看到了“馭電”智能仿真大模型在珠海橫琴的一個小的電網范例,聽專家講解了“馭電”是如何通過系統運行監測、調度實時控制、系統故障模擬和風險評估,為新型電力系統保駕護航。
據了解,作為電力行業人工智能自主可控發展的典型代表品牌,“馭電”智能仿真大模型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獲得被譽為人工智能領域“奧斯卡獎”的SAIL獎(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獎),并入選國務院國資委2024年度“央企十大國之重器”。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朝陽街75號 電話:0351-4378829 傳真:0351-4378829
郵箱:dibaonengyuan@163.com 郵編:030045 備案號:晉ICP備19013170號
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836號